开篇:古诗里的新年韵味
每到春节,我们总会想起那些流传千年的关于新年的古诗。从唐代到清代,诗大众用笔墨记录下他们对新年的期盼、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新春的祝福。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古人过年的热闹场景,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诗,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年味!
一、团圆是新年最美的主题
古人过年最看重什么?不是金银财宝,而是阖家团圆。唐代诗人杜荀鹤小编认为‘和舍弟题书堂’里面写道:“团圆便是家肥事,何必盈仓与满箱。”短短两句,道出了古人最朴素的新年梦想——家人团聚,胜过一切财富。
南宋诗人范成大则小编认为‘卖痴呆词’里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除夕夜景象:“除夕更阑人不睡,厌禳钝滞迎新岁,小儿呼叫走长街,云有痴呆召人买。”孩子们在街上嬉戏打闹,大大众熬夜守岁,这不正是我们今天依然保留的春节习俗吗?
二、新春气象里的诗意浪漫
明代诗人叶颙的《己酉新正》写道:“天地风霜尽,乾坤气象和。历添新岁月,春满旧山河。”在他的笔下,新年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——风霜消散,万物复苏,日历翻过新的一页,春天悄然降临人间。
而北宋王安石的《元日》更是经典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爆竹声中辞旧岁,春风送来温暖,家家户户忙着更换新桃符(类似今天的春联),迎接崭新的一年。这首诗至今仍是描写春节最具代表性的古诗其中一个。
三、拜年习俗中的文人雅趣
古人过年怎么拜年?明代文徵明的《元日书事效刘后村》给出了答案:“不求见面惟通谒,名刺朝来满敝庐。”那时候流行送拜帖,相当于今天的贺年卡。诗人感慨说,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张纸,却承载着真挚的祝福。
清代吴曼云的《压岁钱》则记录了孩子们最爱的春节习俗:“百十钱穿彩线长,分来再枕自收藏。”压岁钱用彩线串着,孩子们拿到后开心地盘算着买爆竹玩具,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拿到压岁钱时的兴奋模样吗?
小编归纳一下:古诗里的新年永不过时
从这些关于新年的古诗中,我们发现:虽然时代变迁,但大众对团圆的渴望、对新春的期盼始终未变。这些诗句穿越千年,依然能唤起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情感。这个春节,不妨读一读这些古诗,感受古人笔下的年味,或许能给你的新年增添一份别样的诗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