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爱是后知后觉的珍贵
“来一斤母爱”这个看似玩笑的称呼,背后藏着几许人的心酸与怀念?就像绘本作者孙宇在妈妈离世后,才用画笔记录下那些被忽视的日常。我们总以为母爱取之不尽,却忘了它也会像沙漏一样悄悄流逝。你是否也曾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起:妈妈年轻时也爱打扮,也曾是个怕黑的女孩?
小时候的母爱:藏在琐碎里的“麻烦”
谁的童年没有和妈妈“斗智斗勇”过?挑食时哄着吃饭、弄脏衣服后边骂边换、为买玩具撒泼打滚……《来一斤母爱》里那些场景,简直是中国孩子的集体记忆。作者画自己故意把脚卡进自行车轮“碰瓷”要零食,让人哭笑不得——原来妈妈的“妥协”,从来不是由于“输”,而是由于爱。
长大后的隔阂:我们急着逃离,她们默默等待
青春期时,妈妈的唠叨成了“枷锁”。书里那个把妈妈锁在门外的孩子,像极了曾经的我们:考试考砸了吵架、嫌她管太多、甚至盼着她加班晚归。可当她红着眼说“妈妈没有妈妈了”时,我们却连一个拥抱都给不出。为什么人总是等到失去才懂珍惜?
最终的告别:原来一丁点回报就能让她满足
妈妈生病时,一杯热水就能让她感动;生活尽头,她担心的仍是“没教会你生活技能”。《来一斤母爱》最扎心的画面,是作者妈妈临终的那滴泪——那里面全是不舍。我们总说“以后孝顺”,却忘了命运从不等人。
如果母爱能称斤论两……
“来一斤母爱”终究是奢望。它无法囤积,无法回购,唯一能做的,就是在还来得及的时候,多陪她说说话,多夸夸她做的菜。毕竟,这世上最贵的“一斤”,永远是妈妈藏在皱纹里的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