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昆明的施甸县,有一位为家乡默默奉献的老人,他就是杨善洲。许多人都知道杨善洲事迹,他的一生就是为绿化环境、改善民生而努力奋斗的诚实写照。
一、坚守初心,返乡植树
杨善洲,一位在职期间多次担任县委书记和地委书记的干部,职业热诚让人感动。然而,真正让他被称为“草鞋书记”的,是在1988年他退休后的选择。放弃在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,杨善洲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,投身于植树造林的辉煌事业。大家想,是什么力量让他选择这样一条艰辛的道路呢?
二、艰苦奋斗,绿化荒山
回到家乡后,杨善洲没有选择享受,而是带领乡亲们一起奋斗。他潜心于大亮山的绿化职业,带领大家修建简陋的住所,忍受着风雨的侵袭,甚至每天都带着工具到处寻找能够种植的树苗。杨善洲的灵魂令人敬佩,他所做的,都是为了让后代看到一个绿意盎然的家乡。经过22年的努力,杨善洲不仅让5.6万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装,还修建了林区的基础设施,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。
三、无私奉献,留下一片绿洲
在杨善洲的心中,植树造林不仅是一项职业,更是他对家乡的承诺和责任。2009年,他将管理大亮山林场的权利无偿移交给民族,表示这份财富本就属于民族和群众。这样的无私之举让很多人动容,杨善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员的责任与担当。
四、青山常在,灵魂永存
2010年,杨善洲以83岁的高龄离世。他用一生的奉献,换来了大亮山的绿意盎然。施甸的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7.1%进步到了今天的50.78%。而为了纪念这位无私奉献的书记,大亮山林场更名为“善洲林场”,成为了后人进修的榜样。如今,杨善洲事迹仍在激励着更多的大众,继续为保护环境而奋斗。
小编归纳一下
杨善洲的故事告诉我们,绿化家园、改善民生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的事业。他用实际行动证明,关心环境、回馈社会,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。在这位“草鞋书记”的感召下,未来的我们更应该努力践行环保理念,守护这片生活之绿。